▲大会现场
中国中铁
都有哪些工程获奖呢
这就一起去看看吧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主持
中铁四局、中铁电气化局、中铁三局、中铁八局、中铁六局、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等单位参建


中铁大桥局主持
中铁二院、中铁大桥院、中铁大桥局八公司 、中铁大桥局一公司参建
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新白沙沱长江大桥,是渝贵客车线、渝贵货车线引入重庆枢纽和远期渝湘客车线的重要过江通道。主桥为(81+162+432+162+81)m双层钢桁梁斜拉桥,主跨432m,上层为时速200km的四线客运专线铁路,下层为时速120km的双线货车线。大桥两片主桁承受六线铁路,桁宽24.5m,上层桥面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下层桥面采用连续纵横梁+混凝土板组合体系。
建设者首次明确六线铁路桥梁设计关键技术指标;首创六线双层双桁新结构和设计方法;形成多约束条件六线铁路钢桁梁施工成套技术;创新水下基础施工技术;率先在国内将BIM技术应用于特大型桥梁的施工中,集成设计、制造、施工、监控等信息,形成施工4D-BIM模型,实现桥梁施工阶段的BIM集成应用。新白沙沱长江大桥主桥是世界上首座跨度最大、荷载最重的六线双层铁路钢桁梁斜拉桥。大桥集“六线、双层、双桁”特点于一体,是现代大跨度铁路斜拉桥新型结构的集中体现。工程于2013年1月开工建设,2018年1月竣工,总投资20.7亿元。


中铁二院、中铁五局、中铁二局等单位参建
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西安至江油段,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的重要组成,本线位于陕西省南部和四川省中北部地区,行径秦巴山地,连接关中平原、汉中盆地和成都平原,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是首条穿越秦巴山区、同时也是国内已建最具山区特点的高标准现代化铁路。
西安至江油段线路设计速度目标值250km/h,正线全长508.8km,其中陕西省境内342.9km、四川省境内165.9km。正线设特大、大、中桥170.316km/125座,隧道285.7km/70座,路基56.01km,桥隧占线路总长的89%。陕西段新建车站8处,引入既有站2处,西安枢纽内设跨线联络线通西安站;四川段新建车站4座,改建既有站1座。
线路穿越我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和米仓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仅10km以上特长隧道就有10座,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尤其秦岭山区山体厚、高差大、生态敏感度高,挤压性、岩爆、高瓦斯等不良地质居多且岩性变化频繁,同时与地方道路、高速公路及铁路等高频交叉,跨沟跨河的高墩和大跨等特殊结构多、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
项目始终围绕“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目标,贯彻生态环保选线设计理念、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新工艺及信息化手段创新,体现了我国同期高速铁路建设的高水平。


中铁四局、中铁二局、中铁隧道局、中铁三局等单位参建
新建宝鸡至兰州铁路客运专线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陆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正线长度400.62km,特大桥及大中桥100.914km/30座,隧道272.207km/71座,桥隧总长占线路长度93.13%,是当时桥隧比例最高的客运专线;新设8座车站,其中兰州西站是西北地区最大规模的现代化铁路客运站。
宝兰客运专线是我国在黄土高原沟壑梁卯区修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所经区域黄土湿陷性(尤其是自重湿陷性)最强、黄土陷穴最发育、黄土高原地区滑坡地质灾害最严重和发育最密集,沿天水—兰州的渭河地震带活动频率高、强度大,形成了独特的“四最一强”的工程地质特色,工程建设极具挑战。
宝兰高铁的建成彻底打通了中国横贯东西丝路高铁“最后一公里”,意味着徐兰高铁牵手兰新高铁,成为世界最长高铁线。将西北地区全面纳入全国高铁网络,对加快该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铁一局参建
昆山市江浦路吴淞江大桥顶升改造工程是苏申内港线航道整治的重要改造工程,大桥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江浦路跨吴淞江河跨处。江浦路吴淞江跨径布置为(8×22+2×101+8×22)m,桥梁总长554m。主桥采用两跨变截面斜拉桥结构,计算跨径101m+101m,桥梁总宽33m。桥塔布置于中央分隔带,高42.09m,与主梁和桥墩固结。主梁采用变截面箱梁,桥塔处梁高5m,跨中处梁高3m。主墩采用三柱式墩,墩高7.7m,墩身为空腔薄壁墩,薄壁厚1.1m,采用直径1500m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两侧引桥采用上、下行独立分幅的预应力简支板梁结构,单幅桥墩为双柱式墩,采用直径800m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
根据航道整治规划的要求,江浦路吴淞江大桥现状通航尺度不满足整治后的三级航道通航净空尺度要求,需要抬高老桥标高,对老桥进行顶升改造。本次改造桥梁提升高度为1.87m。由于桥梁整体顶升抬高,为了降低桥台填土高度和周边协调,每侧引桥增加两跨。每侧引桥由现状的8跨调整为10跨。由于增加桥跨,桥台需改造为桥墩,同时结合现场调查情况,桥台处桥下主梁有被焚烧痕迹,所以拆除每侧的桥台处桥跨,每侧新建引桥3跨。
该工程研发了斜拉桥整体同步顶升技术,创造性地将塔墩型钢混凝土抬梁托换技术运用于桥梁顶升工程,是世界最大重量的顶升桥梁工程。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参建
岳西至武汉高速公路安徽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G42S上海至武汉的组成部分,路线起于岳西县,与G35济广高速六安至潜山段枢纽交叉,向东延伸即为目前在建的G42S沪武高速岳西至无为段,向西顺接G42S沪武高速湖北省武汉至英山段。路线全长46.235km,路基土石方1091万m3,桥梁22座,隧道10座,服务区1处,收费站2处,互通3处。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24.5m。
项目位于大别山腹地,群峰逶迤、林壑幽深、河流深切,路线布设空间狭小。地质情况以花岗片麻岩为主,粉砂岩、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并存,中碱性集料、天然河砂匮乏。
项目注重“安全、耐久、绿色、集约”创新理念,强化科技攻关,累计开展省部级科研攻关24项,首创并实践了以绿色建造为内涵的公路建设集成技术体系,实现了“最大限度节约资源,最小限度影响环境”目标。


中铁一局参建
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工程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境内,是目前世界上海拔超过4300m单洞最长的公路隧道。洞口海拔4373m,全长7079m,平行导洞长7108m,最大埋深700m。
雀儿山隧道具有海拔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以及气温低、含氧量低、气压低等特点。隧道穿越4条大断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技术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工程的建成,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铁七局、中铁一局、中铁四局等单位参建
郑州市南四环至郑州南站城郊铁路一期工程起止范围为南四环站至新郑机场站,是连通城市中心区、新郑市、航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新郑国际机场的快速通道,线路长31.725km,其中高架线16.03km,地下线14.425km,过渡段1.27km,共设车站14座,其中高架站7座,地下站7座。设孟庄车辆段1座,新建主变电所2座,控制中心设在郑州市轨道交通调度中心。
线路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为100km/h,采用B型车6辆编组,系统最大设计能力30对/h,采用快慢车运营组织模式,牵引供电制式采用DC1500V架空接触网。
本工程线路多处穿越建(构)筑物、河流、高铁、高速、机场跑道等控制点,工期仅33个月,创造了全国地铁同等规模工程建设工期最短纪录。


中铁四局、中铁三局、中铁隧道局等单位参建
天津地铁3号线贯穿天津西南至东北方向,连通7个行政区,线路南起天津南站,终点至北辰区小淀,全长33.4km,设场站28座。串联大型居住区、核心商务区、风景旅游区及三大铁路枢纽,换乘便捷,可快速通达北京南站、天津空港、天津滨海新区,是构成京津冀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骨干线,也是构成京津冀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骨干线。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富含淤泥质土、粉土粉砂,地下水位高。针对复杂地质条件,敏感周边环境,项目团队通过创新设计理念,强化科技攻关,精细化施工控制,成功首次下穿高铁、多次穿越历史风貌建筑群,枢纽接驳率行业领先,有效推动轨道上的京津冀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网络化效应,荣获了一批重大奖项,成为天津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新标杆。


中铁十局、中铁一局、中铁四局等单位参建
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是泉城首条地铁线路,肩负泉域特殊水文地质条件地铁建设技术探索的重要使命。沿线串联创新谷、大学城、济南西站等重点区域,线路全长26.1km,其中高架段16.2km、过渡段0.2km、地下段9.7km;全线设车站11座,其中高架站7座、地下站4座、车辆综合基地1处、控制中心1座。
1号线工程穿越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济西水源地,是泉水的主要补给区,沿线分布冲洪积松散地层、寒武系和奥陶系岩溶石灰岩等泉域典型地层,具有水位浅、弱承压、补给快、岩溶裂隙发育等显著特征,在泉城修建地铁是地铁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


中铁上海工程局参建
上海嘉闵高架路北段工程属于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外围快速疏散系统配套工程之一,是支撑国际开放“大虹桥”发展的重要交通设施,起到了服务虹桥枢纽、完善城市快速路网的重要作用。
工程总长约11.3km,主要包括主线高架、六对平行匝道、两座互通立交、三座跨线桥和十数座地面桥梁。工程采用主线高架+地面道路形式。主线高架为城市快速路,双向6~8车道,地面道路为城市主干路,双向6快2慢的建设规模。
该工程是国内首个采用全预制装配技术、工业化建造的城市高架桥梁工程。在秉承“快速、绿色、低影响、可持续”的建设理念下,创立了桥梁全预制装配设计、施工成套关键技术,使其对交通和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中铁电气化局、中铁宝桥、中铁重工等单位参建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轨电车试验线工程,线路全长32.5km,采用100%低地板超级电容供电制式车辆,最高运行速度70km/h,设站45座,其中高架站4座、地面站41座。
线路以地面敷设为主,其中地面线28.3km,高架线4.2km。全线共设置桥梁段7处,其中跨武黄高速大桥一座,最大跨径102m;线路在三环线设两处三通桥梁,关山大道处三通采用异形、大跨、连续、小半径结构体系人字形叠合梁,最大跨径53m。
工程设流芳车辆基地一座,占地约9.8公顷,九峰停车场一座,占地约8.2公顷,共同承担车辆停放和日常运用任务。流芳车辆基地预留有轨电车与周边地块一体化开发规划建设实施条件,实现了沿线12万㎡的立体化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开发。工程于2017年12月竣工,总投资69.8亿元。

信息来源丨股份公司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
本期编辑丨邵军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