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实干奏凯歌——中铁八局城通公司广州地铁七号线水水区间双线贯通纪实
时间:2021-09-10
点击量:
字体:大中小
近日,“羊城”地铁施工现场一派繁忙,由中铁八局城通公司施工的广州地铁七号线二期水西站至水西北站右线区间(以下简称水水区间),“敬业号”盾构机刀盘缓缓破土而出,全线首个“站至站”区间隧道实现双线贯通。
2020年1月9日,广州地铁七号线水西站至水西北站明挖区间工地热火朝天,随着最后一块顶板浇筑完成,该项目部率先完成水西站至水西北站明挖区间主体结构封顶任务。此时,距离首台盾构机始发仅4个月时间,工期紧、任务重又临近春节,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铆足干劲,为盾构始发做着准备。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建设者们步伐,项目部按下了暂停键。2月中旬,项目部主动加强与地方沟通联系 ,建立了以街道办、派出所、城管科、安经办、综治办、社计办等相关单位组成的群防群治防控网,细化防控责任,强化人员管控,加强工地监管,开展复工前疫情防控和安全排查相关工作。
与此同时,项目部积极细化复工方案,筹备防控物资和主要生产物资设备,对照安全生产规定开展自查,对返岗人员进行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培训交底,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环节不留死角。经过地方政府和业主单位的多次检查,项目部的防疫布控和复工复产准备工作得到了肯定和认可。复工复产后,项目部在施工生产上全力加速,同年5月9日顺利完成广州地铁七号线二期首台“敬业号”盾构机在水水区间的始发任务,率先吹响了盾构施工的“冲锋号”。
广州号称“地质博物馆”,地质条件复杂,这对中铁八局城通公司广州地铁七号线的建设者而言,是盾构施工最大的“拦路虎”。
水水区间属于浅埋隧道,区间始发段为325米小曲线半径。由于紧邻燕山山体,地下水丰富,隧道洞身范围内存在石英脉裂隙发育带,孤石群、黏土层、全风化、强风化花岗岩层等多种地层相互交替,盾构施工环境复杂。尤其地质勘察显示孤石揭露率超过50%,这意味着盾构机在始发和掘进过程中需要穿越大量孤石群,安全风险大,推进异常困难。
“水水区间不仅孤石揭露率高,区间内还有长达160米的连续带状石英脉,这于项目部来说,不论是始发前的准备工作还是过程中的掘进施工,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中铁八局城通公司广州地铁七号线项目总工胡超说。
为拿下这一“拦路虎”,项目部结合广州以往其它地铁线路孤石处理经验,创新思路,综合采用地面微动物探、地质钻探等方式提前进行孤石专项补勘,进一步完善孤石预爆破处理及注浆加固方案,最大限度为后续盾构掘进扫清障碍。同时,加强盾构设备的适应性选型,邀请经验丰富的盾构专家研究刀具方案,采用破岩能力更强的扁齿滚刀以应对孤石的挑战,有效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刀具异常磨损、姿态超限、卡盾等情况,最大程度降低盾构掘进风险。
“石英脉的处理方式关系到盾构机的选型及改装方式,为规避后期盾构施工过程中频繁开仓换刀风险,长距离石英脉地层盾构施工技术研究十分有必要。”项目技术人员针对石英脉断裂发育地带,进行了专项加密补勘和抽水试验,以更加精准地了解地质参数,确保盾构安全推进。
水水区间接收端水西站临近萝岗保障房区域,周边地理位置特殊、管线密布、施工时间有限,对盾构后期施工造成了极大的挑战。为打通盾构施工“最后一公里”,项目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成立党员突击队,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攻坚克难,为现场施工生产解决问题。
为加强人员管理和施工组织,党员技术干部深入盾构施工现场,对盾构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常态化培训和技术交底,并组织技术人员对专项施工方案和各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在掘进参数控制、渣土改良等方面狠下功夫,同时利用盾构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大数据管理,严控盾构掘进姿态,及时掌握地表沉降参数变化,全面拉紧安全“责任链”、筑牢质量“压舱石”,确保了过程中无开仓、无换刀、一次性通过目标任务的实现,为全力冲刺双线贯通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项目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项目生产实际相结合,持续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疫情联防联控共建”“地铁公众开放日”“警企共建平安工地”等活动,赢得了业主和地方单位的一致好评,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为盾构顺利出洞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供稿:中铁八局 陈娴 肖潇 朱亚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