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孕育“一带一路”友谊之花
时间:2021-08-25
点击量:
字体:大中小
作为“一带一路”、中老友谊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是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也是中铁建工继坦赞铁路后,首次承建的海外铁路站房工程,这条承载着中老两国人民的友谊之路上,新的佳话正由中铁人一笔笔勾勒着。
由中铁建工承建的中老铁路磨万段站房工程,位于老挝北部的琅南塔省和乌多姆塞省,包括磨丁、纳堆、纳磨、孟塞、孟阿五座铁路客运站房以及相关配套用房。站房既在造型上融入了两国文化特色,更在建设过程中彰显了两国人民坚牢的友谊。
2020年5月,中老铁路磨万段站房工程开工建设,时值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期,中铁建工当即联系老挝交通与运输部,成为首批捐赠防疫物资的老挝外资企业,并完成了724名老挝建设者的疫苗接种工作,收到了老挝当地政府的诚挚感谢和荣誉证书。
项目书记刘琦表示“我们来到老挝,就要尽社会责任,促进中老友谊。”带着这份初心,项目部多次向南塔小学捐款捐物,缓解当地教育设备资源稀缺问题。通过与当地民众的共建活动,中铁建工在当地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友谊也在点滴中积累。
中老铁路是一条惠民之路,开通后将极大促进沿线贸易往来和区域经济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也有一大批老挝建设者因此受益,他们在中国工地上找到了工作、提高了收入、开拓了眼界、学到了技术。
今年35岁的涛碧·康嗡洒,去年11月便来到孟塞站做架子工,刚开始他对于中国建设者的“较真”非常不解,因为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刚开始搭设的卸料平台架子,总会有些微小的倾斜,中国建设者检查到后会立马让他拆了重做。多次的返工让涛碧·康嗡洒起初有些不适应,项目安全管理员李超见状一边教学一边讲解,让涛碧·康嗡洒明白了潜在的风险和规范的重要性。现在康嗡洒不仅自己搭架子越来越规范,还成为了其他老挝工友们的小老师,以一个人带动一拨人,这是康嗡洒来到这里最骄傲的事。
在中老铁路磨万段站房施工现场,每天有900余名老挝建设者在忙碌着,项目部派出最好的技术人员为老挝工人讲课,通过手把手教学、面对面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砌筑、抹灰、绑扎钢筋等施工技术要领,让这批老挝青年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成为中老两国人民的友谊使者。
中老友谊之路是一条民心相通的双行道,在这里,中方建设者也得了老挝人民的帮助与扶持。
在磨丁站分部从事后勤与翻译工作的张小文,是个从小在琅南塔长大的老挝哈尼族人。今年4月,老挝疫情加剧,周边村落纷纷发出封村通告,工地上的老挝建设者们处于焦虑和恐慌的情绪之中,小文来到工人生活区,连日不厌其烦地用老挝语宣传中方防疫政策,耐心地做着心理疏导工作,缓解了大家的紧张情绪,让大家在全副武装的防疫保护下安心投入工程建设,在实现“零事故、零感染”的同时,保障了工程顺利进行。
和张小文一样,19岁的李国燕也是一名老挝哈尼族人,具体负责孟塞站分部的六项事务翻译,以及现场沟通、通行证办理等工作。有她在,中老双方建设者的沟通以及境内人员入关手续办理等事项就变得容易的多。
生活中,她和中国同事们也成为了贴心朋友,业余时间,她会向中国同事学习计算机技术,也会在网上翻阅关于厦门大学的信息,明年她就能坐上中老铁路的火车,来到中国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上大学,见证“一带一路”的友谊之花沿途绽放。
供稿:中铁建工 杨瞳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