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由中国中铁联合体施工总承包,中铁南方牵头施工管理,中铁七局、隧道局承建的深圳首条跨海通道,也是目前国内海底最大直径盾构隧道——深圳妈湾跨海通道正式通车,彻底改写大前海片区对外交通“客货分离”的历史,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更加便捷。
深圳市副市长、党组成员代金涛出席仪式并宣布项目通车。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市直部门及南山区、宝安区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仪式。建设、监理、勘察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和50多名建设者共同见证通车。
中铁南方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伟在通车仪式上发言。他表示,深圳妈湾跨海通道是深圳市首条大直径深埋跨海隧道,是深圳西部重要疏港通道。项目全面建成后,对完善城市干线路网、提升区域交通能力,支撑前海高端定位,助力深圳市建成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具有重要意义。中铁南方将以此次通车为契机,深度融入深圳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坚决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中,争当先锋,勇担使命,矢志不渝为深圳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项目位于深圳西部前海,起于月亮湾大道,向北穿越前海湾,止于西乡大道,道路全长约8.05公里。分为地下道路及地面道路两部分,地下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时;地面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40公里/时。其中,中国中铁负责妈湾跨海通道工程2标段施工,主要施工范围为右线盾构隧道与大铲湾段。右线盾构隧道全长2063米,其中海域段1100米,采用一台直径达15.53米的国产盾构机“妈湾号”施工。作为当前国内最大直径泥水盾构机,其高度超过5层楼,以每分钟2.8转的速度推进,推力可达27000牛·米,相当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起飞推力的两倍。
项目作为深圳首条海底隧道,地质构造复杂,给施工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于存在50%的软硬不均岩层,34.15%的全断面硬岩,设备穿越高强度岩层距离长,施工难度大。海底隧道位于水下40多米深处,最大水压达到500千帕、岩石强度最高达193兆帕,对设备性能和施工技术要求极高,盾构掘进面临浅覆土始发风险高、填海区复杂地层掘进控制难、刀具损耗严重、掘进效率低等难题。
建设过程中,中铁南方聚焦工程建设重难点,精心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创新使用常压换刀技术、刀具实时监测系统、大流量泥水环流系统以及伸缩摆动式主驱动系统等多项前沿技术,为项目量身打造盾构机。建设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化建造,不断突破传统技术壁垒、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克服了填海区域超大基坑施工、超大直径盾构水下对向平行交汇、上软下硬复合式地层盾构掘进(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45MPa,最高达193MPa)等施工难点。项目累计获得各类奖项30余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荣获中国中铁2023年十大超级工程荣誉称号。
项目通车后,进一步完善了深圳前海外部路网结构,连接起南山港区的疏港货运交通,兼顾联通妈湾、赤湾、大铲湾等片区的客运交通,实现前海片区的客货分离和过境分离,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