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14号线作为深圳东部首条地铁快线,在深圳轨道交通四期工程中是线路最长、跨度最大、换乘最多、涵盖区域最广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在深圳市轨道办的正确领导下,深铁集团、中国中铁始终践行“智能建造、绿色环保、科技兴安”的建设理念,守正创新、攻坚克难,成功解决轨道工程建设规模大、周期长、工期紧、风险高等难题,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全线铺轨作业,在深圳地铁建设中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合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环境、线路条件和三期工程预制板应用的经验,在深圳市轨道办的科学指导下,深铁集团、中国中铁践行工业化、信息化、绿色装配式发展理念,以深圳地铁14号线轨道工程为依托,积极探索板式无砟轨道的标准及应用研究,统一预制轨道板道床结构和型式尺寸,减少轨道板板型,规范制造工艺,制定适合深圳市地铁的统一标准,并全部应用在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四期工程6号线支线、12、13、16号线,提高预制板的通用性和适应性,从源头推进了装配式轨道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
为此,深圳地铁14号线在昂鹅车辆段附近,建设深圳地铁首个轨道板智能预制配送中心——智慧预制轨道板场,承担了全线22736块轨道板预制配送任务。场内配置了业内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流水生产线,实现轨道板模具管理、钢筋骨架安装、钢筋张拉、混凝土浇筑振捣、轨道板养护及管理等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达到了轨道板场全要素在线统一集中管理、关键设备集中控制、工序信息自动采集、过程数据互联互通、产品质量可追溯的效果。较于传统“台座法”生产效率提高20%,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可节约人工约50%。
建设者们不断深化技术改革与创新,结合现场实际,深入组织市场调研、方案论证等工作,积极引入国内地铁轨道工程领域先进的自变形轮胎式铺轨车、自变形轮胎式混凝土罐车、新能源轨道车、双向自适应断面轨道板运输车等绿色新工装。
新型工装的全面应用改变了传统施工模式,向智能化、科技化、标准化、绿色化转变。如自变形轮胎式铺轨机无需架设临时轨道,可在盾构弧面及平面多角度行走,在保护盾构结构的同时,满足了各种地铁施工工况下的限界要求,颠覆了常规轮轨式铺轨机的先安装临时轨再进行轨道道床作业的架轨法施工。且采用锂电池驱动,充电方便、节能环保。
建设过程中,全线共投入了17台新能源轨道车、49台自变形轮胎式铺轨车、25台自变形轮胎式混凝土罐车、15台自适应断面轨道板运输车、6台焊轨机、5台SZY-ZP-160T型钢轨焊缝双频正火机等绿色低碳装备,不仅减少约30%劳动力,提高约10%-20%施工工效,还有效减少了废气、废物的产生,降低了噪声、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大大改善了施工作业环境,全力助推深圳“绿色地铁”建设。
面对线路长、施工作业多、工序复杂、道床形式装换频繁等工程特点带来的工期紧张难题,建设者们在采用新型绿色铺轨工装的基础上,结合装配式预制板道床特点,利用全线车站、风井预留下料口,创新采用了“顺铺法+倒铺法”相结合的施工工艺,与传统轨道工程整体道床“轨排架轨法”相比,取消了临时轨、轨排、现场道床浇筑等工序,改变依赖铺轨基地运输的施工组织,优化了施工作业面和运输组织,构建了安全连续、灵活可控、上下联动的施工组织模式。
同时,建设者们按照“目标指标化、指标数字化、管理模式化、模式特色化”的思路,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促进度 凝心聚力保安全”专项劳动竞赛,优化施工策划,利用盾构井、中间风井等增加至47个作业面同时展开铺轨作业,加强资源优化配置,与“网格化”管理模式相结合,将庞大的人员队伍细分成若干个精锐小队,以“蚂蚁啃骨头”的方式对具备施工条件的区段逐个击破,全面掀起施工大干快干高潮,决战决胜深圳地铁14号线轨通攻坚战。
在地铁铺轨施工中,普遍存在隧道内现场施工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时回传到调度指挥室;照明亮度不足,可视距离短;隧道内通道狭小,车辆、人员穿插交汇,行车安全有隐患;多家施工单位同时交叉作业,运输干扰大等问题。为强化轨行区安全及调度管理,建设者们认真总结以往轨行区施工及运输管理经验教训,结合站后工程施工特点,加大信息化管理技术研发,建立基于5G专网与三维定位的轨行区行车调度系统,涵盖了视频监视、应急广播、通信、网络、实时定位、智能防撞、中央监控、作业电子化管控、专线UPS供电等模块,构建了深圳地铁14号线轨行区安全智能防护与数字化管理平台,具有线路巡检、人员定位、视频监控、机车监控等功能,实现了“技控、技防”代替传统“人控、人防”,使轨行区管理更加可视化、智能化、高效化。
系统集成的创新技术有效保障了线路上设备、机械、运输车辆24小时安全有序运转,避免作业人员、设备的“时空”冲突,全面实现了铺轨基地、施工计划、行车、安全、质量等方面的协同管理,为高质量完成全线109千米铺轨任务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
击鼓催征开新局,奋楫扬帆正当时。在深圳市轨道办的坚强领导下,深铁集团、中国中铁同向而行、一路向前,以实际行动谱写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