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中铁表彰了第八届劳动模范和中国中铁工匠、优秀农民工名单,中铁南方投资集团刘恒荣获中国中铁第八届“劳动模范”称号。
刘恒,现为中铁南方深圳地铁14号线联合体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参加工作十多年,他刻苦钻研专业技术,脚踏实地抓好项目建设,在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面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从一名技术人员成长为项目管理人员,他坚守着一位工程人的初心和本色,干实干好干出成效,全程参与的深圳地铁5号线和11号线项目荣获詹天佑大奖及国家鲁班奖,他曾获得中华铁路总工会 “火车头”奖章、深圳地铁集团“优秀项目管理者”、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团结之星”称号等荣誉。
深圳地铁14号线作为中国中铁在建最大单项工程,面对建设标准高、施工环境复杂、组织协调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诸多重难点,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他深知肩上的担子重大。“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越是关键时刻越要顶上去,急难险重拿得下来”,是刘恒最常说的话,也是他勇挑重担自我加压的工作信条。地铁14号线盾构施工长大区间多,为确保盾构施工安全平稳推进,他多次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优化专项施工方案和各项应急预案,针对部分区间软土地层和超长硬岩地层并存的情况,专门为14号线量身定制6台中心螺旋出渣模式土压/TBM双模盾构,提高了工效,满足了隧道施工的要求;创新优化施工工艺,嶂背站采用“先隧道后车站”的施工方案,小盾构先行大盾构切削小盾构玻璃纤维筋管片的施工工法,创下国内轨道交通施工首例。2021年9月3日,随着“匠心一号”盾构机破壁而出,深圳地铁14号线克服了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诸多困难,实现了深圳轨道交通四期工程最长线路区间隧道全线贯通,创造同类隧道施工新记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工程造福千万家,刘恒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项目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地铁盾构渣土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技术。在他的牵头下,集团公司联合深圳地铁集团、深圳大学在地铁14号线成立了“深圳地铁超大规模盾构隧道渣土低碳资源化应用”科研项目,成功研制出了盾构渣土处理技术,并在深圳地铁12号线、13号线、16号线等四期工程中全面推广使用,累计建成84台(套)处理设备,实现对盾构渣土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实现变废为宝,累计减少盾构渣土外运百余万立方米,减少堆填占地数千亩,节约渣土外运成本数亿元。
2021年12月2日,在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2021年度颁奖大会上,该技术成功摘得“超越工程奖”。除了渣土外运系统外,他参与的《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及高端装备制造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获中国中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复合地层与城区环境下超大型扩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复杂地层双护盾TBM设计、研制与施工成套技术研究》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复合地层与城区环境下超大型扩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工法3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与建设的深圳地铁11号线轨道交通BT项目获得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创新集体。
把品质地铁建设落实到每一处细节之上,用匠心打造地铁精品工程,围绕“安全地铁”、“绿色地铁”、“智慧地铁”、“品质地铁”项目安全质量创优理念,刘恒牵头健全和完善全线质量创优体系建设,组织策划了《深圳地铁14号线质量创优计划》,明确了全线各阶段创优工作目标,制定工艺标准化图集,实行样板引路,抓好现场质量过程控制,并积极响应深圳市“重点项目质量强市活动”、深圳市地铁集团 “质量年”等各项质量活动。在他的推动下14号线改变了传统“轨排架轨法”铺设工艺,实现轨道板工厂化预制,采用新型轨道铺设工装设备。与传统工艺相比,取消了临时轨、轨排、现场道床浇筑等工序,改善了轨道道床施工作业环境,践行了绿色建造“碳中和”环境要求。同时,优化了轨道工程施工组织,保障了轨行区施工安全性,大幅提升了轨道工程施工质量,先后获得深圳地铁集团安全质量管理优胜单位、中国中铁安全标准工地、安全生产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