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问鼎中国建筑业最高荣誉—鲁班奖
——深圳地铁集团、中铁南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携手中国中铁旗下成员企业共铸精品工程
诗赋深圳北
南国鹏城,细浪白沙、椰风林韵。改革先锋,三十载风雨兼程,成就现代国际大都会。今高铁引入,市府创意之笔,绘枢纽百年大计;地铁集团秉“山林链接城市,本土链接国际”之建设理念,严细管控,丽质标杆;中国中铁承“勇于跨越、追求卓越”之企业精神,艰苦创业,精工细凿;各方齐心协力,碧玉妆成,三载乃现。远观其景,巍巍壮丽,气势磅礴,汇通鹏城,滨海华章;近观其感,一砖一石,独具匠心,庭院深深,流水潺潺,花团锦簇,恰似林间,畅通快捷,彰显灵动;夜色斑斓,火树银花,如翡翠明珠,镶嵌南粤大地,浑然天成,兼修建筑与艺术之惊妙。踏通途、兴骏业,扬帆远航。
游子远归,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值深圳北枢纽问鼎中国建筑业最高奖荣誉——鲁班奖,撰文铭记,永志纪念。
城市的建筑,建筑的城市, 城市依托建筑而成, 建筑有赖城市而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鲜活记忆,承载了城市建设者艰苦奋斗的历程。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是那鹏城的天际线上一颗璀璨明星,在建设者塑造城市交通体系新功能的过程中,改变着人们交通出行方式,提升了深圳国际大都市的生活品质,展现了深圳城市独具的魅力。
走进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人们的视野一下就变得豁然,理念现代、造型新颖的站房,舒适惬意广场尽收眼底;以人为本的设计、合理的功能,与自然相融的建筑风格,犹如深圳城市发展一曲波澜壮阔的音符,一道美丽风景线,人们为之震撼,为之鼓掌,它们留给深圳这座城市不灭的记忆。而今天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缔造者,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和中铁南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建设美丽深圳的号角声中奏响了新乐章,他们正以稳健的姿态成就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建筑,让城市发展一路风景,精彩不断。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位于广深港高速铁路和厦深客运专线的交汇处——深圳龙华新区,它集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高速铁路等国铁线路,地铁4、5、6号线综合换乘,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旅游大巴以及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接驳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是当前国内接驳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整个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由站房、东、西广场三部分组成,东西长950米,南北宽480米,建筑高度43.6米,工程总建筑面积59.4万平方米。工程分为地下二层、地上四层,主要由5号地铁站台层、国铁站台层、高架候车层、地铁4、6号线站厅层等组成。东广场主要功能为地铁4、5、6号线车站、公交车、出租车及高铁车站之间的互相换乘。西广场主要功能为社会车辆、出租车、长途汽车、旅游大巴及高铁车站之间的相互换乘。
精心组织 攻克施工难题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作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城市交通配套工程,优质高效建设好这项瞩目的重大工程项目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08年3月1日工程开工,深圳市轨道办、市地铁集团、广深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单位与中国中铁及中铁南方公司以打造“精品工程、绿色工程、民生工程、和谐工程”为宗旨,以“争创鲁班奖”为目标,充分发挥本地国企和央企大集团联合作战、专业管理、技术集成、资源集中统筹的综合优势,中铁南方公司跑步进场、组织所属最有实力的施工队伍中铁四局、中铁建工、中铁二局对枢纽东西广场和广深港国铁站房迅速开展施工。
深圳北站枢纽施工中由于受现场条件限制,在平面位置上、空间上、时间上均存在多处交叉节点,其地铁高架车站线路穿越主站房屋盖,形成独特的“桥建合一”组成模式。而枢纽东西广场,地铁4、5、6号线,平南铁路以及5条市政道路等诸多配套工程东西南北立体集合深圳北站相对狭小的空间内。主站房的基础形式为桩基础和天然基础,主体为超长无缝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混凝土楼板组合梁框架结构体系,其钢结构最大跨度86米,最大悬挑63米,钢结构总用钢量6.3万吨,混凝土用量达68.6万立方米,屋盖为“上平下曲”形态的纵横双向桁架体系,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施工环境复杂、质量要求高、立体交叉作业风险大,施工组织协调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针对枢纽施工特点和难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围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等管理目标,成立了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靠前指挥。深圳市轨道办、市地铁集团、中国中铁南方公司和设计院、监理公司、各参建单位等构建了多级多层次的沟通协调渠道和管控平台,高效推进工程建设。为保证施工生产满足进度要求,重点加强了对各参建单位的现场施工生产组织的协调,指挥部坚持季度生产会、月度生产会、周交班会相结合的方式部署阶段性施工生产任务。在现场管控方面,指挥部设立了驻地代表,每天进行工地巡查,对现场生产进展情况有足够的掌握。为保证节点工期按时完成,指挥部从人力、物力、资金等各方面均做好部署,有效保证了施工生产任务的按期推进。
绿色环保 技术创新铸就精品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不仅是当前国内接驳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先进的综合交通枢纽,在设计上采用“高铁链接城市,城市链接山林”的理念,将山林引入建筑,建筑营造园林, 创新无处不在。更重要是国内首次采用的一体化“上进上出”客流组织、公共交通优先、出租车“人行天桥岛式”上客、以及“零换乘”等方式,充分体现了交通组织的“管道化”和“人性化”。
由于设计理念先进甚至“超前”,在整个枢纽施工中遇到很多难题是独一无二的。为了完美体现出先进的设计理念,中铁南方公司及中国中铁旗下中铁二局、中铁四局、中铁建工成员企业在施工中积极倡导“技术先行”,充分发挥集团作战优势,积极组织内外专家进行研讨,召开技术方案会议,编写了《工程关键施工技术总报告》等6个科研课题,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展开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大力推广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混凝土、钢筋及预应力、模板及脚手架钢结构、机电安装工程、绿色施工、防水、抗震加固与监测、信息化应用等30个子项;创新6项施工新技术;先后攻克了多连跨四边形环索弦支体系无站台柱雨棚结构多单元同步张拉及控制技术;超高、大跨、悬挑、异形空间钢结构体系结构的拼装、吊装及卸载变形控制,大面积、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及混凝土板跳仓法施工技术;多边形筒中筒钢柱的焊接、组拼及变形控制技术及大面积组合节能屋面系统施工等技术难题,获得国家专利7项,省部级工法15项。
在绿色环保方面,整个交通枢纽广泛运用的虹吸雨水系统和雨水回收利用技术、“光导”照明及采光井系统冰蓄冷集中冷站、干雾冷集中冷站、干雾降温、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高铁站房屋面采用的光伏发电系统和大型索网幕墙,采用的阳光板、铝镁锰板、光伏玻璃组合的节能措施与超高、大跨、异形拉索幕墙设计,既达到了天然采光性好的节能环保目的,又取得了美观协调的空间效果。站房室内采用的微穿孔金属板及吸声吊顶开式,达到降低混响时间、提高语音清晰的声环境效果。高铁与地铁、公交、社会车辆等交通工具采用的无缝接驳等以人为本的交通疏解理念,以及整个枢纽多层次立体化布局,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等,综合体现了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绿色现代、低碳节能的环保理念。
精雕细琢 问鼎建筑业最高荣誉
铸造百年精品工程,是深圳地铁集团和各参建单位共同的目标,在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施工中,从工序及细节的处理上,就可以折射出施工单位对质量坚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7万多平方米的候车大厅的吊顶,细部节点处理美观精细;2万平方米的异形拉索幕墙曲线顺滑、框架横平竖直;近100万平方米的各区域地面大理石及花岗石材色泽一致,光洁平整;园林式的广场配套建筑绿草如茵、小桥流水、独具匠心……诸如此类的美观精细,比比皆是。
抓过程,抓细节,中铁南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中国中铁旗下中铁二局、中铁四局、中铁建工等成员企业本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秉承“样板引路”的施工原则,在创建精品的过程中,狠抓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当做企业名片,把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当作一项重要工作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建立了三级质量管控体系,充分发挥各层级质量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监督与指导作用,严格执行“日常督查,月度大检查,季度评比”与日常考核的质量检查评比制度,坚持质量管理评比“一票否决”,为争创精品工程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开工之初,枢纽指挥部精心策划创优方案,明确创优目标,先后出台20余项施工质量管理办法,分解管理责任,形成人人讲质量、人人抓质量的良好氛围。在施工过程中,从材料采购、进场检验、施工过程检查、重点难点的技术攻关、制定了质量管理控制程序、施工工艺流程集、细部做法规矩集,认真抓好每个阶段、每个部位、每个细节的过程控制和管理,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
创新引领发展 实干铸就丰碑,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运行一年多来,工程结构安全稳定,各项使用功能均达到设计要求,以其快捷、舒适的换乘环境,过硬的施工质量、先进的施工工艺,赢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并先后获得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和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铁路优质工程奖等诸多荣誉,作为深圳又一个新的地标精品建筑,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和获奖,又一次彰显了深圳地铁集团和中国中铁团队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铁军”精神,承载的是使命,闪烁的是荣光。